Beg the question這個詞組對我來說有很特別的意義,因為它時刻提醒著我凡事都不能想當(dāng)然,尤其是學(xué)語言。和很多朋友一樣,我在課本上沒學(xué)過它的用法。只是見的、聽的多了,發(fā)現(xiàn)母語者總用它來表示“不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”的意思,于是就跟著這么用了。
直到有一天在網(wǎng)上無意間逛到了beggingthequestion.com,才發(fā)現(xiàn)原來自己對beg the question有很大的誤解。網(wǎng)站的作者解釋道,取這么一個名字,就是因為經(jīng)??吹絼e人誤用beg the question,令他很不舒服,于是他干脆辦了個網(wǎng)站,提醒大家別犯低級錯誤。
我當(dāng)時有點臉紅。往往都是我挑別人的毛病,埋怨某某低級錯誤為什么那么多人犯。原來我也會犯別人眼中的低級錯誤,也會成為別人眼中的又一反面教材。趕緊翻出The New Dictionary of Cultural Literacy,把beg the question吃透。
詞組的定義是:To assume what has still to be proved.(認(rèn)定尚未證實的事,想當(dāng)然。)給出的例句是:To say that we should help the region’s democratic movement beg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it really is democratic.
這個例句很有意思,因為它恰好說明了為什么那么多人會誤用beg the question。無論是正確的定義(想當(dāng)然),還是習(xí)慣性的錯誤定義(不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),這個例句都可以說得通。
正確的版本:說我們應(yīng)該幫助該地區(qū)的民主運動其實犯了一個邏輯上的錯誤——這個運動是不是真的民主還沒得到證實。
錯誤的版本:說我們應(yīng)該幫助該地區(qū)的民主運動,不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:這個運動真的民主嗎?
我來試著給一個不模棱兩可的例句:Saying Joey should mind his own business begs the question that Joey is a man. (叫Joey管好他自己的事情犯了認(rèn)定Joey是男人的錯誤。) Joey是個中性名字,女生也可以叫Joey。另外,這句話的后半段如果改為beg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Joey is a man,就會模棱兩可,因為whether(是否)聽起來很像問句,按“不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:Joey是男生嗎?”理解就顯得十分合情理。
值得注意的是,beg the question的誤用由于過于普及,已經(jīng)有了不可動搖的地位。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更是特別指出,這種用法在現(xiàn)代英語中已被普遍接受,不再算是錯誤。所以,這個詞組目前有兩種意思,而且“想當(dāng)然”已是次要的意思,“提出這樣一個問題”才是它主要的意思。
這種情況和中文里的“差強人意”很像。它的正確定義是“大體上令人滿意”,是個褒義詞。(那幾幅畫都不怎么樣,就這幅駿馬還差強人意。)但大家總是把它理解為“不太令人滿意”或者“令人很失望”,當(dāng)成貶義詞來用。(作為奪冠的熱門,這支隊伍的表現(xiàn)實在差強人意。)由于誤用太過普遍,“差強人意”的錯誤定義喧賓奪主,成了它主要的意思,不再被認(rèn)為是錯誤。
回到beg the question上來。既然有牛津詞典撐腰,“錯誤”的用法大家也不妨一記。當(dāng)然,大前提是你必須知道beg the question原本的正確用法。
給個不模棱兩可的“錯誤”例句: All the plans have failed and we have no money left. This begs the question: What's next? (所有的計劃都已經(jīng)泡湯,我們的錢也用完了。不得不問一句:接下來怎么辦?)
(來源:正方翻譯論壇,英語點津編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