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表達同一個請求或答復某件事情時,漢語和英語在語氣和態(tài)度上有時有較大的差異。例如,“我們要研究研究”在漢語中是一句用來搪塞的話。但是,如果老外提出某件令人為難的要求時,我們不可以用“We'll make a study of it.”來敷衍,因為在西方人心目中,只有對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才會去“study”。此答復讓人以為是“基本贊同”,最后爽約會讓人誤會不守信用。
中國人感謝別人提供的幫助,通常會說“浪費了您許多寶貴時間,真對不起!”可是,在同樣的情況下對西方人說:“I'm sorry to have wasted much of your precious time.”效果會截然相反,讓人誤會你話中有話,不夠真誠。
類似的用法很多,比如Now you are talking!(這還差不多!即認為對方的話語開始符合自己心意了),如果直譯為“現(xiàn)在你在說話”則令人費解。
又如“You don't want to do that.”如果譯作“你不(想)要那樣做”會讓人莫名其妙。其實,這是婉轉地告誡對方“你不應該那樣做”。
英美人提出建議時往往比較婉轉,有時常用否定的形式來表示肯定意思。如:Don't you think we should try the other method?(我看我們還是試試另一種辦法吧?。?。如果譯為“你不覺得我們應該試試另一種辦法嗎?”語氣顯然太重,有點強加于人的意味。
避免使用第一人稱也是常用的婉轉、禮貌的表達方式。比如,希望對方能降低價格,“It was wished that your price could be lowered”比“We wish you would lower your price”客氣得多。同理,表達對某人同情用“You have my sympathy.”比“I sympathize with you.”要中聽得多。
虛擬語氣常被用以表示婉轉的否定或譴責。如You could have helped me with my luggage.(你為什么不幫我拿行李呀?),如果譯作“你本來可以幫我拿行李的?!眲t口氣太硬。同樣,“I gave you credit for being more sensible.”的字面意思為“如果你更懂事點兒,我給你記一功”,反映說話人的一種不滿的情緒,是一種批評。而中國人通常會直接說“你真不懂事!”
相關閱讀
(來源:21世紀英語 作者:陳德彰 編輯:崔旭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