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賽第五場的辯題是“我國青年參與全球化,更重要的是靠發(fā)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還是青年政策的引導”,正方(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辯論隊)和反方(北京語言大學辯論隊)分別陳述了自己的觀點。
正方一辯闡述了我國青年參與全球化的含義以及青年發(fā)揮主觀能動性的作用,強調青年的參與意愿,從而轉化為參與意識,認為不同青年的能力、知識、素質不同,針對不同的深度特征,深度挖掘。不同個體的不同形式,統(tǒng)一的政策無法完成統(tǒng)一的引導,無論意愿、能力、實踐,歸根到底都是要靠主觀能動性,政策只是起輔助性作用。
反方一辯:解釋青年政策的含義,指出青年的不成熟性和沖動性,只靠青年主觀能動性的發(fā)揮無法形成社會效應,必須要靠青年政策提供引導。同時依據國情分析了青年沒有調動主觀能動性,是缺乏一個平臺,而我們的國家政策,為廣大青年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,使其能夠發(fā)揮出主觀能動性。
在攻辯環(huán)節(jié)中,正方二辯就青年政策在實施過程中的阻力向對方發(fā)問,認為盡管我們的青年政策年年更新,但是預期效果并不是很好,而且失業(yè)率仍然很高。反方二辯再次強調青年的主觀能動性具有不成熟性和沖動性,認為政策年年更新,但不是年年一紙空文,而且這之間無較大聯(lián)系。他就農村青年以及若是青年群體的主觀能動性問題向對方發(fā)問。他還就受國際價值觀念的制約,人力資源壓力大,伯樂難覓的情況下,青年如何擺脫劣勢,發(fā)揮主觀能動性問題進行提問。正方從各個方面給予回答。隨后雙方的三辯就青年這一群體的差異性,特別是弱勢青年群體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討論。
在攻辯小結環(huán)節(jié),正方一辯認為,政策在,但是仍有很大的失業(yè)問題,原因是沒有發(fā)揮青年的主觀能動性,沒有把青年的能力發(fā)揮出來。反方一辯指出對方的錯誤,反駁對方青年政策很不完善的觀點,闡述國情和現代化的現實。他認為,人才最重要的是靠政策的引導,因為我們不可能保證每個人避免自己的弱點。
最后總結陳詞。正方四辯指出:1、對于弱勢群體,重要的是培養(yǎng)他們的自信和意志;2、青年具有反叛性,政策不起作用;3、主觀能動性能夠培養(yǎng)出全球化能力,青年在能力上差異顯著;4、在全球化中,主觀能動性發(fā)揮著強大的作用,只有認識到青年的主觀能動性,才能讓國家在明天的路上邁出更穩(wěn)健的步伐。反方四辯指出:1、并不否認主觀能動性,但是我們更應該關注弱勢群體,不能把一個人的成功擴大為一個群體的成功;2、青年的發(fā)展必須依靠外界的幫助;3、青年政策具有權威性和前瞻性,可以在各個方面幫助青年引導社會思潮;4、政策的引導作用巨大,可以幫助青年打破反叛的束縛。
評委申浩就雙方的整體印象和整體風格進行分析,作了精辟的點評,并針對辯論細節(jié)給出了建議,令辯手們頗為受益。
最終宣布比賽結果,獲勝方為正方: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辯論隊。
(筆錄員:何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