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雅的四川話
都曉得四川方言屬于北方語系,有人說四川話只要講慢點,常聽新聞聯(lián)播的人都能懂。這是事實,只說有點夸張,不過比起廣東話閩南話來,四川話怕還是要好懂點。
四川話除了好懂以外,其實還有很多文化內(nèi)涵!好多老祖宗的東西都可以在四川話里頭找到蹤跡。打個比方說嘛,形容人精神不集中,四川話說“這個人恍兮惚兮的”,這個“恍兮惚兮”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(jīng),其中第十四章有:“是謂無狀之狀,無物之象,是謂惚恍?!钡诙徽掠校骸暗乐疄槲镂┗形┿?。惚兮恍兮其中有象?;匈忏辟馄渲杏形??!庇衼須v的是不是?這個“恍”后來又引申為不穩(wěn)定,說一個人“恍兮兮”的,就是說他不穩(wěn)重,不值得信賴的意思。
又比方說,小劉某天穿得西裝筆挺的,碰到熟人,熟人調(diào)侃說:“吔,小劉,穿的周吳正王的,要切見老丈人嗎?”這個“周吳正王”也是有來歷的,出自百家姓第一句“趙錢孫李,周吳正王”,我該是沒亂說哈!不過四川有些地區(qū),如簡陽,就把這個念成“周吳正陽”,意思還是一樣的。
來自百家姓的日常用語還有一個。記得小時候有一次老媽熬稀飯,臨時要出去一下,就叫我看著鍋里頭。結(jié)果我跑到河壩頭去叉水,根本就搞忘了。回來老媽罵我:“喊你看到飯看到飯,轉(zhuǎn)背就搞忘了,看嘛,弄得烏焦巴弓的,咋個吃嘛!”
列位看官,這個“烏焦巴弓”乃是出自百家姓第二十八句“井段富巫,烏焦巴弓”,也有地方念成“胡焦巴弓”,反正就是形容東西燒胡了的樣子。
以前我在重慶買了套《知哥知妹》,講的是知青上山下鄉(xiāng)的故事,里頭好多重慶知青都愛打架。四川人說打架,總要在后頭加上“割裂”兩個字,在《知哥知妹》里頭他們就是這樣寫的哈,不信的人可以切找來看。其實據(jù)我考證啊,這兩個字應(yīng)該是“角力”,角力是摔跤的古代名稱,也叫“角抵”、“相撲”、“爭跤”、“摜跤”、“摔角”,到了近代才叫作摔跤。較早有史可查是《禮記。月令篇》記載的“孟冬,天子乃命諸將帥習(xí)射御角力”,夠古的了。
說起比較古的口頭用語,我想起個“變卦”,不曉得其他地方的人說不說這個詞,反正在四川我是沒少聽?!白冐浴背鎏幠耸侵芤椎恼疾沸g(shù),起卦時首先起個主卦,然后由變爻得出變卦。變卦用于表示事情最后的結(jié)果,主卦好,變卦壞,表示這個事情先好后壞。后來變卦引申為“改變主意”,在四川話里沿用至今。
記得有次去宜賓,看見一個老大爺罵他孫子:“背個撈食口袋做啥子嘛!”當(dāng)時百思不得其解,后來一天翻《紅樓夢》,看見里面講賈寶玉扔他那塊“通靈寶玉”的時候說了句:“我也不要這勞什子了!”,才恍然大悟,原來“撈食”就是“勞什子”,是古代的白話文,通常指無用而且麻煩的東西,如今在四川恐怕只有老年人才在用這個詞嘍。不過也有人考證說,此詞源自馬王堆出土的竹簡《天下至道談》,乃房中術(shù)術(shù)語!看起來有點來頭。
說起宜賓話里頭,喊大爺喊“老者”,喊大娘喊“老媽”,不過都帶有很強的兒化音,不仔細(xì)聽聽還以為是“老崽兒”、“老貓兒”呢!好多才去宜賓的人都跟我說過這個事情,說:“哎呀宜賓人好不尊重老年人噢”,其實不是得哈!
說完比較雅的,再說兩個俗的。四川話里上廁所是“解手”,據(jù)有人考證,說是當(dāng)年張獻(xiàn)忠把四川人殺得差不多了,就從湖廣抓人到四川來,叫做“湖廣填四川”。抓的人當(dāng)然不愿意背井離鄉(xiāng)了,因此都是捆著手來的,要解決大小問題,只有報告“麻煩解下手”,看押官也就明白是要上廁所了。后來大家都以“解手”來代替“上廁所”。這個說法是否屬實不得而知,不過回憶起當(dāng)年的殺戮,確實是令人扼腕嘆息。老輩子還跟我講,由于當(dāng)年捆得太緊,以至于很多人上臂還有一根淡淡的捆痕,就在手肘線前面。我將信將疑地一看,嚇一跳哦!右手手肘彎前面兩厘米處真的有一條線,把手彎起來看更明顯?!皼]有印子的就是地道的四川人”,老輩子最后補充說。當(dāng)然,我相信捆痕不會遺傳,這只是一個慘痛的回憶罷了。
自貢話、宜賓話里面還有個比較奇怪的方言,把吃飯叫“窩立”或者“窩立打塊子”,比如父子才吵了架,父親叫兒子吃飯的時候就喊:“窩立了!”,而平時只說“吃飯”。這讓我莫名其妙,只感覺這不是好話。后來有一天拉肚子的時候猛然醒悟,原來“窩立”就是“屙痢”,指患了痢疾拉肚子,而“窩立打塊子”不用說就是“屙痢打擺子”,又有痢疾又有傷寒,用來罵人可謂有點過火了。至于為什么拉肚子會變成吃飯,我想大概是因為這樣說能貶低對象的原因吧。
四川話里面還有個“仙人板板”,這一代的青年很少說了。前幾天我在網(wǎng)上看見有人在問是什么意思。據(jù)我猜想,這“先人板板”的意思,是指祖宗牌位。中國古代不是宗族社會嘛,供在祠堂里的祖宗牌位是神圣不可褻瀆的。因此常??梢钥匆娮分『⑽癸埖膵D女喊:“先人板板吶,你要爪子嘛!吃口飯再切耍嘛!”類似于北方人說:“小祖宗,我求您了,吃口飯行不?”
說起小孩子,我記得在川東時,看到小孩常常玩一個猜硬幣正反的游戲,叫做“猜麻貓(兒)”。硬幣或者銅錢的正面稱“麻”,背面稱“貓(兒)”。這個“麻”和“貓(兒)”,其實源于古代對錢的稱法:錢的正面為“漫”,錢背為“幕”,出自《史記。大宛傳》及《漢書。西域傳》,其讀音隨著時間稍微有所改變,“漫”成了“麻”,“幕”成了“貓(兒)”,此古音恐怕全國都難找了。
大師流沙河寫過一篇叫《蜀人俗語亦雅》的文章,他說,今天四川話中的不少俗語,其實甚為古雅。譬如我們常說一個人散淡閑逸、無所約束為“散眼子”,其實是從《莊子。內(nèi)篇。人世間第四》里的“散焉者”而來;而形容一個沒有考慮、沒有計劃的“糊里糊涂”,其實是“弗慮弗圖”,從《詩經(jīng)。小雅。雨無正》里的“旻天疾威,弗慮弗圖”而來;川人常食“羹澆飯”卻誤作“蓋澆飯”,其出自梁代顧野王的《玉篇》“……羹澆飯也”,樂山話“羹”讀若羔,由此轉(zhuǎn)為“蓋”。
川人今常食的“冒飯”系“泖飯”之誤,源出記載《水滸傳》本事的《宣和遺事》,所謂“泖飯”,沸水燙熟即食……
列位看官,現(xiàn)在是不是覺得四川話頗為古雅呢?好了,今天龍門陣就擺到這里,在下權(quán)當(dāng)拋磚引玉,各位高人,達(dá)人,牛人,多扔點資格的玉出來,多扔點磚頭也可以,在下正想蓋房子呢。
(來源:中國大學(xué)生在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