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《衛(wèi)報》12月11日報道,原題:真是棵搖錢樹
一家排名中國前30的大學剛完成了某“國際項目”的期中考試,參加該項目的學生都在為英國的學位課程做準備??荚嚱Y果并不理想。聽力考試,兩個班的54名學生中只有4人勉強通過。學生們的英倫教育夢是否正在逝去?也許應該如此,但事實并非如此。
對成千上萬名想要到英國大學讀書的中國學生而言,這樣令人同情的成績很常見。他們可能聽不懂課,也寫不出符合語法的句子或答出問題。但他們能貢獻一些東西,讓英國大門向他們敞開——能為英國大學提供資助。
許多排名前50的英國大學把7分以上的雅思成績作為入學標準。然而,其他大學則非常愿意接受6分的學生,歡迎那些很難學好功課的學生。
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為英國的教育體系帶來了影響。對無法進入中國一流學府的經理、地方和中央官員、企業(yè)家們的子女來說,進二流大學無疑會丟面子,更好的辦法是掏腰包把他們送到海外去。
中國排名前30的大學可能不會讓這些學生進入正常編制,但會接受這些學生的錢,為他們在自己經營的、與英國大學有聯(lián)系的私立學校謀得位置。上世紀90年代以來,到英國參加本科和碩士課程學習的中國學生人數(shù)不斷膨脹,但約40%的學生不能進入英國學校。為保持英國教育體系在中國國內的聲譽,英國學校與中方合作建立了“國際項目”。表面上看,這些課程無疑是好主意。但隨著此類項目不斷增多,其水準并沒得到保證。某項目的中國老師說,他的班有75%的人不及格。
考試結果讓國際項目的外教很失落,白發(fā)又增加了幾根。然而,許多既得利益讓這一體系得以繼續(xù),不及格的學生會被挽救。那些在上了8年正式英語課后仍不能聽說讀寫英文的學生會發(fā)現(xiàn),他們仍然走在通向英倫的路上。成績不理想意味著會有更多人參加預科,英國大學將向他們每人征收幾千英鎊的費用。(作者維多利亞?亞當,伊文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