郵政編碼未來可能“退役” 個人地址ID將上崗
中國日報網(wǎng) 2019-07-18 13:52
7月16日,國家郵政局發(fā)展研究中心與北京大學時空大數(shù)據(jù)創(chuàng)新中心提出“新型郵編”建設(shè),建設(shè)完成后,已“服役”近40年的郵政編碼或?qū)⑼顺鰵v史舞臺。
When the new postal code system is complete, every Chinese citizen will be able to establish a unique "personal address ID" under unified coding rules.
該新型郵編體系建成以后,每個人都可以建立一個基于統(tǒng)一編碼規(guī)則的唯一“個人地址ID”。
據(jù)介紹,“新型郵編”(new postal code system)項目基于國家重點研發(fā)計劃“全球位置框架與編碼系統(tǒng)(global positioning frame and coding systems)”,將地球空間(或地球表面)剖分成體積(面積)形狀相似、既無縫隙也不重疊的多層次離散網(wǎng)格(split the terrestrial space into nonoverlapping and seamless multilayer grids similar in size and shape),剖分的網(wǎng)格都具有唯一編碼,該編碼具有多尺度、可標識、可定位、可索引、可計算、自動空間關(guān)聯(lián)等特點(the code is multidimensional and can be tagged, positioned, searched, computed and used in automatic spacial association)。
【知識點】
我國于1974年開始研制郵政編碼(post code/postal code),經(jīng)過5年左右的時間,擬定出“全國郵政編碼試行方案”,并于1978年在遼寧、上海、江蘇等省市進行試點。1980年7月1日,我國推出了全國統(tǒng)一使用的郵政編碼,開始正式在全國宣傳推行。
我國的郵政編碼采用四級六位數(shù)編碼結(jié)構(gòu)(six-digit coding rule)。前兩位數(shù)字表示省(直轄市、自治區(qū));前三位數(shù)字表示郵區(qū);前四位數(shù)字表示縣(市);最后兩位數(shù)字表示投遞局(所)。
新的郵編系統(tǒng)建成之后,國家郵政局可建立居民個人寄遞地址編碼管理公共平臺,居民可自行在平臺上通過身份證信息注冊,獲得與身份證綁定的個人地址庫(individuals can register and establish their own address libraries)。
To deliver a parcel, the sender can select the desired mailing address and send the corresponding code to the courier, who can begin mailing items after typing the code into the system.
在快遞服務(wù)時,公民選擇地址庫中想寄達的地址,將對應(yīng)的編碼向快遞員發(fā)送,快遞員將地址以編碼的形式錄入系統(tǒng)即可開始寄件。
每個快遞包裹也將有屬于自己的ID,該ID可關(guān)聯(lián)所有與包裹相關(guān)的信息,包括快遞員信息、運送信息、配送信息(information on the courier, shipment and delivery)等。
【相關(guān)詞匯】
快遞單 waybill
包裹 package/parcel
快遞員 deliveryman/courier
隱私面單 privacy waybill
保價 parcel insurance, value insurance
參考來源:北京青年報
(中國日報網(wǎng)英語點津 Hele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