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津熱詞:羞愧假
牛津辭典 2018-10-31 16:00
#MeToo運動已經(jīng)開展一年,我們目睹了多位被指控或已經(jīng)承認性騷擾或性侵行為的男性再續(xù)職業(yè)生涯或回到公眾生活中。這引發(fā)了一系列新的顧慮和挑戰(zhàn)。誰能決定何時能夠東山再起?何時人們已然懺悔結束了?而這些東山再起也引發(fā)詞匯學問題,例如該如何稱呼這種現(xiàn)象?
《紐約客》雜志的記者Helen Rosner倒是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候選詞:shame-leave?!妒晨汀冯s志報道美國加州奧克蘭的廚師Charlie Hallowell在被指控性騷擾后重返餐館的消息,稱他返回后的計劃包括:接受治療、在他公司設立全女性的顧問委員會等。Rosner在社交網(wǎng)站中就這一條新聞評論,稱Hallowell是從shame-leave中回歸。
首先,該詞效仿一系列現(xiàn)有短語,表示某種受允許的缺席,其中名詞leave表示離開缺席之意可追溯至古英語時代,這可見于多個短語中,如annual leave(年假)、maternity leave(產(chǎn)假)、parental leave(陪產(chǎn)假),以及sick leave(病假)。其次,第一個語素shame非常有力:它沒有回避因嚴重指控而使人丟臉、失去尊重和聲望等事實。還有第三點,shame-leave一詞聽起來有種諷刺意味,暗示男性特權可以讓男性只去度個羞愧假,然后就可以毫發(fā)無傷地回來。
文章編譯自以下英文原文的部分內容:
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:牛津辭典(微信號:OxfordDictionaries)以及微博:@牛津辭典微博
(來源:牛津辭典 編輯:丹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