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水瓶中的哲理(通訊員推薦) [ 2007-04-27 09:34 ]
(一)有經(jīng)驗的人都知道,給開水瓶灌水的時候,不能灌得太滿,而需要留一個木塞大小的空間。如果灌得太滿,木塞會被開水瓶內(nèi)的壓力沖起,甚至可能燙傷人體。待人接物正是如此。人的潛力無限而忍耐力卻是有限的。對于一些不起眼的人,我們千萬不要忽視他們的存在和價值,更不該去凌辱他們的尊嚴和人格;否則,任何有理性的人都會不惜一戰(zhàn),像木塞一樣,但不僅僅是濺起的開水把你燙傷,你可能為此付出比這慘重得多的代價。
(二)在一堆剛灌滿開水的開水瓶中區(qū)分哪個是保溫的,哪個是不保溫的,只需用手摸一下它們的外殼,如果是燙手的則是不保溫的,而不燙手的才是真正保溫的。
這就是現(xiàn)象與本質(zhì),表象與內(nèi)涵的關(guān)系。舉例來說,表面上看起來夸夸其談,吹的天花亂墜的人,他們可能腦子空空;而另一些沉默寡言,看似木訥而不善言辭的人,他們的心胸也許裝著整個世界,他們才是真正的智者。
(三)很小的時候,就聽大人們說過,判斷一只開水瓶是否保溫,只需將開水瓶口靠近耳朵,會“嗡嗡”作響的便是保溫的。后來一只開水瓶不保溫了,要扔掉時拿起來放到耳邊一聽,里面仍舊“嗡嗡”作響。原來這種判斷方法并不可靠,而我們很多人卻一直在用它。
我們從前人那里繼承了許多所謂的“經(jīng)驗”,但正確與否,卻很少有人去驗證。很多時候,我們會被一種叫“經(jīng)驗”的東西蒙蔽了眼睛,束縛了思維,那怕是一個很小很明顯的謬誤,也難以推翻。
(湖南師范大學通訊員 劉毅推薦) |